唐山人才网是唐山本地开办最早,信息最全面的地区性人才交流网站

简历 消息({{view.message_count}})
职位 消息({{view.message_count}})
首页
唐山资讯
民俗文化成就特色产业 唐山移民村变“粽子村”

民俗文化成就特色产业 唐山移民村变“粽子村”

文章来源:唐山人才网
2024-06-12
4053

卷叶、装米、填馅、缠线……6月5日,在位于河北省唐山市开平区,一场包粽子大赛正热火朝天。作为来自该区丰山村一家粽子生产企业的负责人,68岁的张秀芸正作为评委点评选手作品。

丰山村的粽子远近闻名。这村是1959年为支持引滦入津工程,从原天津市蓟县搬迁到唐山市开平区的移民村。“我喜欢迎端午节的满满的仪式感。在我们老家一直有包粽子、缝荷包、插艾蒿的习俗。”张秀芸说,移民到丰山村,长辈们把包粽子的传统和手艺也带到了这里。

“我年轻时做生意,每年端午前都要包千八百斤粽子送给客户,大家都很喜欢。”张秀芸说,传承的好手艺曾对她创业给予帮助,自己充满感恩。

2012年,致富能手张秀芸当选村妇联主任。村两委干部探讨如何带领村民致富,她建议把粽子由礼品做成商品,做成产业,并办起了加工厂。

新疆的灰枣、白洋淀的苇叶、五常的糯米,张秀芸经营的“张记米粽”用料颇为考究,很多都是她到产地精挑细选的。“好原料才有好产品嘛。米都得是新米,先泡上两天,泡好后要淘洗七八遍,直到淘米水清澈。陈米不行,一泡就碎了。豆沙等馅料也都是自己炒的,配料只有红小豆和白糖。”张秀芸介绍,想要粽子口感软糯,煮制也大有学问,大火转小火,关火再焖,整个工序要18个小时。

颇具匠心的“张记米粽”入选了市级非遗名录,这小小的粽子靠纯手工、无添加剂的优势,不仅成了当地超市里的明星产品,真空包装产品还通过电商平台远销到新疆等地。“区农业农村局经常提供展会信息,组织我们参展,让丰山粽子叫响全国市场。”张秀芸说。

一枝独秀不是春。自2014年起,开平区当地政府持续扶持这个移民村壮大粽子产业,引导村民标准化生产、品牌化营销。每年端午节前组织举办粽子节,以包粽子大赛为主要项目,还会同步举办书画笔会、诗会、非遗展示等系列活动,到丰山村过粽子节成了当地迎端午的新民俗。借势政府扶持的春风,丰山村村民的“老手艺”都派上了大用场。截至目前,全村301户中有60多户村民常年从事粽子生产、销售,2023年销量达300吨,实现年产值近600万元。

“老板,明天一早我要40斤粽子,自取。”“明天给我送货时再加2袋。”这几天,丰山村村民陈宝树同样格外忙碌。陈宝树是另一家生产粽子的公司总经理,在他的客户微信群里,连日来粽子订单应接不暇。“客户都不指定馅料了,只要按时发货,啥馅儿都喜欢。”陈宝树介绍,常年在其公司订购粽子的企业、商超、散户客户有近200户。

村里建起粽子厂,村民们在家门口就有了就业机会。77岁的王凤玲近10年来一直在村子里的粽子加工企业打工。这两年,每年端午前后三四个月就能挣一万多元。“我这个岁数去哪里打工都没人要了,可现在在村里就把钱挣了,日子显着宽裕多了。”王凤玲说。

就在今年元宵节,唐山市与北京外交人员服务局在北京举办驻华使节逛庙会活动,丰山粽子作为唐山特产亮相。当张秀芸在现场看到外交官们频频竖起大拇指后,她由衷感到欣慰,她说:“我想让丰山粽子走出国门,让更多国际友人享用中国好味道!”

微信扫一扫打开

专属客服
{{userInfo.adviser.nickname}}
手机:{{userInfo.adviser.mobile}}
邮箱:{{userInfo.adviser.email}}
唐山小才
手机:13933456951
邮箱:10740710@qq.com
{{item.name}}.{{item.file_extend}}
发送
编辑常用语

{{item}}

添加常用语

请不要填写手机、QQ、微信等联系方式或广告信息,否则系统将封禁您的账号!